实验室高等教育


一、实验室核心架构升级


技术融合矩阵


技术模块核心设备精度范围典型应用场景
FDM制造拓竹H2D 3D打印机(2台)50μm(层厚)功能原型、碳纤维结构件、高温模具
光固化制造DLP 3D打印机L13+联泰SLA 800(2台)10-25μm生物医学模型、微流控芯片、精密光学
三维扫描高精度3D扫描仪(1套)0.02-0.1mm逆向工程、文物修复、生物体表建模
协同制造跨设备数据管理平台(定制开发)-数据无缝流转、多工艺融合制造




二、新增设备深度整合方案


1. 光固化3D打印系统


  •     设备选型与定位

    • Form 3BL+:专用于生物相容性材料(如外科导板树脂),配套细胞培养级后处理流程(ISO 13485认证)。

    • 联泰SLA 800:超大尺寸工业级设备,支持陶瓷/金属光敏树脂,用于航空航天精密铸造型壳制造。


  •     与拓竹H2D的协同模式

    • 光固化制作柔性关节(类橡胶树脂) → H2D嵌入钛合金骨骼框架 → 生物力学性能测试。

    • 光固化打印微型传感器结构(25μm精度) → H2D打印碳纤维外壳(耐高温抗冲击) → 激光雕刻标识。

    • 案例1:微纳传感器封装

    • 案例2:多材料梯度制造




2. 高精度3D扫描系统


  •    工作流程优化

  • graph LR  
      A[实物扫描] --> B[点云数据处理] --> C[逆向建模修复] --> D{制造需求}  
      D -->|精密原型| E[光固化打印]  
      D -->|功能验证| F[拓竹H2D打印]  
      D -->|批量生产| G[生成铸造模具]

  • 典型科研场景

    • 文物数字化:扫描青铜器→修复裂纹→光固化复刻纹饰→H2D打印展示支架(金属+木质PLA复合结构)。

    • 医疗个性化:扫描患者面部→光固化打印手术导板→H2D制作钛合金植入物(孔隙率可控)。



三、实验室空间与安全再设计


1. 功能分区拓扑图


 
│  
├── **扫描区**(静动态混合扫描台+多光源系统)  
│    │  
│    └── 数据预处理站(配备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)  
│  
├── **设计仿真中心**(GPU计算集群+VR协作平台)  
│  
├── **打印制造区**  
│    ├── FDM区(拓竹H2D集群+高温材料柜)  
│    └── 光固化区(黄光环境+独立排风)  
│  
└── **后处理与检测区**  
     ├── 工业CT扫描仪(缺陷检测)  
     └── 生物安全柜(医疗器件后处理)


2. 安全增强措施


  •     光固化区

    • 紫外线强度监测系统(超标自动关闭UV光源)。

    • 树脂泄漏应急包(含光固化树脂中和剂、吸附棉)。

  •     扫描区

    • 激光安全联锁装置(人员误入触发停机)。

  •     全局管理

    • 实验室数字孪生系统(实时监控设备状态、能耗、安全隐患)。



四、科研攻关方向与成果转化路径


1. 重点研究课题


课题名称技术组合产业化目标
航天轻量化燃料喷嘴扫描修复+光固化铸模+H2D验证达到NASA TRL-6级技术成熟度
个性化骨科植入物医学扫描+钛合金打印通过CFDA三类医疗器械认证
微流控芯片高通量制造光固化+纳米涂层改性实现单日100片芯片产能

2. 产学研合作机制


  •     企业联合实验室

    • 与比亚迪共建“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试制中心”,年交付1000+3D打印功能件。

  •     技术孵化基金

    • 设立500万元专项基金,支持“扫描-打印-检测”一体化软件国产化开发。



五、实施计划与预算(终版)


1. 分阶段里程碑


阶段时间关键任务验收标准
基建期2025 Q3-Q4实验室装修、设备安装调试通过CMA认证环境检测
试运行期2026 Q1-Q2开展5个跨学科课题,建立安全运维体系发表2篇SCI论文,申请3项专利
成熟运营期2026 Q3+实现技术成果转化,校企合作项目占比超40%年营收突破800万元(技术服务+孵化)

2. 总投资预算


类别金额(万元)备注
设备采购50含H2D、光固化、扫描仪及后处理设备
智能化改造10数字孪生系统、数据管理平台开发
科研启动基金150首批10个课题,每个15万元资助额度
安全与运维100含3年耗材储备、人员培训、危废处理
总计310

结语

通过深度融合FDM(拓竹H2D)、光固化与三维扫描技术,本方案构建了覆盖“微观-介观-宏观”全尺度研发能力的智能实验室。从设备协同逻辑到科研成果转化路径,均体现“需求牵引、技术穿透、产业落地”的核心思想,为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建设范式。


导航栏目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萧女士

手 机:13572477083

邮 箱:277603825@qq.com

公 司:西安星竹科技有限公司

地 址: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大庆路53号蔚蓝国际E座5层B05-11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